新闻动态
中心架构
列表详情
子午岭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更新时间:2022-06-01 | 编辑:子午岭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子午岭地跨陕西、甘肃两省,介于东经107°30'—109°40'、北纬33°50'—36°50',南北绵延约413公里(甘肃境内207公里),东西宽60-80公里。子午岭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为森林草原与半干旱草原的过渡区,被誉为黄土高原的“天然水库”,是陕甘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天然屏障。子午岭林木资源十分丰富,生长着马尾松、侧柏、油松、山杨等几十种成林树木,还有油松、刺柏、国槐、落叶松、华山松、云杉、白皮松、沙棘等等200多种用材和经济林木。良好的植被条件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子午岭栖息着大批动物,如金钱豹、狍、毛冠鹿、灵猫、黑鹳等15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金钱豹、黑鹳等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10年9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将子午岭地区列为我国内陆32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六盘山-子午岭优先区)之一,并确定以加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加强对黄土高原地区次生林的典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优先区内已退化的环境为工作重点。

      子午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子午岭站”)是兰州大学科学观测台站管理中心下属的第19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由兰州大学、陇东学院和合水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占地面积4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430余平方米,现有科研人员20人。

      子午岭站依托兰州大学、陇东学院和合水县人民政府在各自学科、科研、人才、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拟开展子午岭典型生态系统科学观测与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野外实践协同育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动植物标本库建设等工作。子午岭站将秉承“观测、研究、示范、育人、交流”的建设理念,坚持“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建设原则,合理配置三方优势资源,积极搭建集“科学观测研究、技术示范、成果转化、资源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服务平台,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子午岭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库建立与动态监测;

    (2)子午岭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3)子午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闻动态
更多>>
列表详情
子午岭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更新时间:2022-06-01| 编辑:子午岭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子午岭地跨陕西、甘肃两省,介于东经107°30'—109°40'、北纬33°50'—36°50',南北绵延约413公里(甘肃境内207公里),东西宽60-80公里。子午岭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为森林草原与半干旱草原的过渡区,被誉为黄土高原的“天然水库”,是陕甘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天然屏障。子午岭林木资源十分丰富,生长着马尾松、侧柏、油松、山杨等几十种成林树木,还有油松、刺柏、国槐、落叶松、华山松、云杉、白皮松、沙棘等等200多种用材和经济林木。良好的植被条件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子午岭栖息着大批动物,如金钱豹、狍、毛冠鹿、灵猫、黑鹳等15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金钱豹、黑鹳等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10年9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将子午岭地区列为我国内陆32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六盘山-子午岭优先区)之一,并确定以加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加强对黄土高原地区次生林的典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优先区内已退化的环境为工作重点。

      子午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子午岭站”)是兰州大学科学观测台站管理中心下属的第19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由兰州大学、陇东学院和合水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占地面积4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430余平方米,现有科研人员20人。

      子午岭站依托兰州大学、陇东学院和合水县人民政府在各自学科、科研、人才、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拟开展子午岭典型生态系统科学观测与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野外实践协同育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动植物标本库建设等工作。子午岭站将秉承“观测、研究、示范、育人、交流”的建设理念,坚持“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建设原则,合理配置三方优势资源,积极搭建集“科学观测研究、技术示范、成果转化、资源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服务平台,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子午岭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库建立与动态监测;

    (2)子午岭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3)子午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心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