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心架构
列表详情
甘肃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更新时间:2022-06-01 | 编辑:甘肃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白龙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地质学省重点学科,由兰州大学牵头,联合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和陇南市自然资源局(原国土局)联合组建。2020年12月经甘肃省科技厅批准正式立项建设。目前呈现一站多点的建设体系,包括陇南武都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天水滑坡灾害野外观测站、永靖黑方台黄土崩滑灾害观测站和皋兰山-九州台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

       白龙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立足西部,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需求,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省内地质灾害防治需求。通过人才流动、设备共享、国际合作、“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运行方式,整合了省内外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科研力量,主要开展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等关键指标的监测,同时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灾害野外大型试验场,以期加深对滑坡、泥石流灾害机理的研究、突破环境地质与灾害防治领域关键技术瓶颈,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研团队建设,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甘肃省乃至全国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科学技术支撑。

5.jpg

野外台站各分站点分布

1.陇南武都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

       西秦岭土石山区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块交界地带,构造活动强烈、构造痕迹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地层以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等古生代基岩为主,地貌多高山深谷、地形陡峭,软弱基岩、构造破坏及强降雨等因素导致当地滑坡、泥石流密集、频发发育,曾多次发生灾难性灾害事件。自舟曲泥石流8.8灾害事件后,兰州大学等率先开展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工作,2013年左右先后建成了段河坝滑坡泥石流监测系统、构林坪滑坡泥石流监测系统、清水沟滑坡监测系统、廖集滑坡监测系统、三眼峪泥石流监测系统、泄流坡滑坡监测系统、锁儿头滑坡监测系统,并在上述基地开展了大量详细的调查、观测,开展了深入而科学的实验研究工作,对该区域主要类型的滑坡、泥石流活动的形成原因、形成机理、及预警阈值方面有了深入的理解。

       陇南武都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总部位于武都区构林坪村,建设有机耕道路、水渠、野外试验槽300 m2,数据存储服务器存放机房1间,研究人员办公场所2间,研究人员宿舍3间。

6.jpg

陇南武都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

      (1) 段河坝滑坡泥石流监测系统

       段河坝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覆盖全流域的泥石流(降雨,中游土体含水率、孔隙压力和吸力,下游视频图像站、流速、泥位)和典型滑坡(振弦式渗压计、土壤水势传感器、振弦式土压力计、地下水监测仪、大量程位移计、多点位移计)监测预警系统(1小时为间隔自动存档)。

7.jpg

段河坝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

(2)构林坪滑坡泥石流监测系统

       构林坪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流域内发育的堆积层滑坡主要为“5.12”地震诱发,在后期降雨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活动性,多次堵断泥石流沟道,形成堰塞湖;且沟内泥石流活动频繁,平均每年发生3~4次,泥石流堆积物直接进入白龙江,存在极大的堵江风险。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建成,并于2017年补充建立了构林坪滑坡灾害链监测和气象监测站,该观测点建立了覆盖全流域的泥石流(降雨,中游土体含水率、孔隙压力和吸力,下游视频图像站、流速、泥位)和典型滑坡(裂缝、土体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8.png

构林坪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示意图

(3)清水沟滑坡监测系统

       清水沟滑坡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滑坡(自动雨量站、土壤水分传感器、振弦式渗压计、振弦式土压力计、大量程位移计)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10.jpg

 清水沟滑坡监测示意图

(4)廖集滑坡监测系统

       廖集滑坡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廖集村,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5年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覆盖多个不稳定边坡(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势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土压力机、测缝仪、固定测斜仪)的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5)三眼峪泥石流监测系统

       三眼峪泥石流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左右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覆盖全流域的泥石流(自动雨量站、泥位计、次声、视频图像站)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11.jpg

 三眼峪滑坡监测示意图

(6)泄流坡滑坡监测系统

       泄流坡滑坡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左右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滑坡(自动雨量站、测斜仪、渗压计、GPS、拉绳计)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7)锁儿头滑坡监测系统

       锁儿头滑坡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滑坡(测斜仪、裂缝计、孔隙水压力、GPS、TDS、流量计)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新闻动态
更多>>
列表详情
甘肃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更新时间:2022-06-01| 编辑:甘肃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白龙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地质学省重点学科,由兰州大学牵头,联合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和陇南市自然资源局(原国土局)联合组建。2020年12月经甘肃省科技厅批准正式立项建设。目前呈现一站多点的建设体系,包括陇南武都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天水滑坡灾害野外观测站、永靖黑方台黄土崩滑灾害观测站和皋兰山-九州台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

       白龙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立足西部,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需求,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省内地质灾害防治需求。通过人才流动、设备共享、国际合作、“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运行方式,整合了省内外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科研力量,主要开展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等关键指标的监测,同时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灾害野外大型试验场,以期加深对滑坡、泥石流灾害机理的研究、突破环境地质与灾害防治领域关键技术瓶颈,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研团队建设,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甘肃省乃至全国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科学技术支撑。

5.jpg

野外台站各分站点分布

1.陇南武都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

       西秦岭土石山区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块交界地带,构造活动强烈、构造痕迹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地层以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等古生代基岩为主,地貌多高山深谷、地形陡峭,软弱基岩、构造破坏及强降雨等因素导致当地滑坡、泥石流密集、频发发育,曾多次发生灾难性灾害事件。自舟曲泥石流8.8灾害事件后,兰州大学等率先开展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工作,2013年左右先后建成了段河坝滑坡泥石流监测系统、构林坪滑坡泥石流监测系统、清水沟滑坡监测系统、廖集滑坡监测系统、三眼峪泥石流监测系统、泄流坡滑坡监测系统、锁儿头滑坡监测系统,并在上述基地开展了大量详细的调查、观测,开展了深入而科学的实验研究工作,对该区域主要类型的滑坡、泥石流活动的形成原因、形成机理、及预警阈值方面有了深入的理解。

       陇南武都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总部位于武都区构林坪村,建设有机耕道路、水渠、野外试验槽300 m2,数据存储服务器存放机房1间,研究人员办公场所2间,研究人员宿舍3间。

6.jpg

陇南武都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

      (1) 段河坝滑坡泥石流监测系统

       段河坝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覆盖全流域的泥石流(降雨,中游土体含水率、孔隙压力和吸力,下游视频图像站、流速、泥位)和典型滑坡(振弦式渗压计、土壤水势传感器、振弦式土压力计、地下水监测仪、大量程位移计、多点位移计)监测预警系统(1小时为间隔自动存档)。

7.jpg

段河坝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

(2)构林坪滑坡泥石流监测系统

       构林坪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流域内发育的堆积层滑坡主要为“5.12”地震诱发,在后期降雨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活动性,多次堵断泥石流沟道,形成堰塞湖;且沟内泥石流活动频繁,平均每年发生3~4次,泥石流堆积物直接进入白龙江,存在极大的堵江风险。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建成,并于2017年补充建立了构林坪滑坡灾害链监测和气象监测站,该观测点建立了覆盖全流域的泥石流(降雨,中游土体含水率、孔隙压力和吸力,下游视频图像站、流速、泥位)和典型滑坡(裂缝、土体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8.png

构林坪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示意图

(3)清水沟滑坡监测系统

       清水沟滑坡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滑坡(自动雨量站、土壤水分传感器、振弦式渗压计、振弦式土压力计、大量程位移计)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10.jpg

 清水沟滑坡监测示意图

(4)廖集滑坡监测系统

       廖集滑坡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廖集村,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5年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覆盖多个不稳定边坡(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势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土压力机、测缝仪、固定测斜仪)的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5)三眼峪泥石流监测系统

       三眼峪泥石流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左右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覆盖全流域的泥石流(自动雨量站、泥位计、次声、视频图像站)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11.jpg

 三眼峪滑坡监测示意图

(6)泄流坡滑坡监测系统

       泄流坡滑坡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左右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滑坡(自动雨量站、测斜仪、渗压计、GPS、拉绳计)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7)锁儿头滑坡监测系统

       锁儿头滑坡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计划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联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陇南市武都区国土局等单位于2013年建成,该观测点建立了滑坡(测斜仪、裂缝计、孔隙水压力、GPS、TDS、流量计)监测预警系统(30分钟为间隔自动存档)。


 

 

中心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