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心架构
列表详情
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更新时间:2022-06-01 | 编辑: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一、历史沿革

       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庆阳站)由我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任继周院士于1981年创建,隶属于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35.67°N,107.85°E,海拔1297 m)和环县甜水堡镇(37.12°N,106.82°E,海拔1650 m)。2002年,随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草地农业试验站”。2018年入选甘肃省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9年入选首批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0年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

image.pngimage.png

二、目标定位

       围绕国家“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传统农业模式中种养分离、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相悖导致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瞄准草学、生态学和适应性管理学等学科前沿,在草地农业理论指导下,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生态格局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牧结合、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的长期监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示范推广,将其建设为国际一流的草地农业定位观测研究站,为实现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image.png

三、研究方向

       庆阳站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牧草和粮食作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典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和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生产力稳定性、粮林草复合生态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及农牧耦合生产系统优化与技术模式示范开展长期定位研究工作。

image.png

四、基础条件和科技队伍

       西峰观测场有土地217亩,环县观测场有土地1800亩。有野外观测仪器设备65台(套),总价值近3000万元。庆阳站有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野外观测和科学研究队伍。长期在站工作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共32人,博士占29/32(91%),有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人、优秀青年人才3人,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职称9人,青年研究员3人,中级职称5人。庆阳站学术委员会由10位国内科研一线优秀科学家和野外台站监测领域专家组成,于贵瑞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image.png

五、科学研究、合作开放和人才培养

       2015年以来,庆阳站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9项,获批科研经费共计1.56亿元。发表论文154篇,其中SCI、EI收录70篇,获批国家专利18项、发布行业标准3项。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10项。

       庆阳站始终坚持开放交流与合作共赢办站理念,吸引了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陇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定位研究。接待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等国专家学者来访580余人次。截止2020年7月,先后有近900名本科生来站实践实习,培养毕业研究生130人,其中,有我国草业科学首位博士研究生,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为草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稳定的基地和条件保障。

image.pngimage.png

六、社会影响

       近40年来,以庆阳站为基地开创的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系统的发展模式,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誉为“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方向”,草地农业的理论为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推动了全国对草地农业的认识与实践。连续多年举办田间开放日活动,将草田轮作、苜蓿高产栽培、苹果园生草等技术输送到田间地头,庆阳站人员曾荣获“全国优秀工作者”、“全国野外科技先进个人”称号,为庆阳市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促进草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惠农扶贫做出了应有贡献。

image.pngimage.png

 

新闻动态
更多>>
列表详情
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更新时间:2022-06-01| 编辑: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一、历史沿革

       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庆阳站)由我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任继周院士于1981年创建,隶属于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35.67°N,107.85°E,海拔1297 m)和环县甜水堡镇(37.12°N,106.82°E,海拔1650 m)。2002年,随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草地农业试验站”。2018年入选甘肃省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9年入选首批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0年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

image.pngimage.png

二、目标定位

       围绕国家“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传统农业模式中种养分离、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相悖导致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瞄准草学、生态学和适应性管理学等学科前沿,在草地农业理论指导下,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生态格局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牧结合、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的长期监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示范推广,将其建设为国际一流的草地农业定位观测研究站,为实现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image.png

三、研究方向

       庆阳站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牧草和粮食作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典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和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生产力稳定性、粮林草复合生态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及农牧耦合生产系统优化与技术模式示范开展长期定位研究工作。

image.png

四、基础条件和科技队伍

       西峰观测场有土地217亩,环县观测场有土地1800亩。有野外观测仪器设备65台(套),总价值近3000万元。庆阳站有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野外观测和科学研究队伍。长期在站工作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共32人,博士占29/32(91%),有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人、优秀青年人才3人,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职称9人,青年研究员3人,中级职称5人。庆阳站学术委员会由10位国内科研一线优秀科学家和野外台站监测领域专家组成,于贵瑞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image.png

五、科学研究、合作开放和人才培养

       2015年以来,庆阳站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9项,获批科研经费共计1.56亿元。发表论文154篇,其中SCI、EI收录70篇,获批国家专利18项、发布行业标准3项。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10项。

       庆阳站始终坚持开放交流与合作共赢办站理念,吸引了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陇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定位研究。接待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等国专家学者来访580余人次。截止2020年7月,先后有近900名本科生来站实践实习,培养毕业研究生130人,其中,有我国草业科学首位博士研究生,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为草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稳定的基地和条件保障。

image.pngimage.png

六、社会影响

       近40年来,以庆阳站为基地开创的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系统的发展模式,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誉为“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方向”,草地农业的理论为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推动了全国对草地农业的认识与实践。连续多年举办田间开放日活动,将草田轮作、苜蓿高产栽培、苹果园生草等技术输送到田间地头,庆阳站人员曾荣获“全国优秀工作者”、“全国野外科技先进个人”称号,为庆阳市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促进草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惠农扶贫做出了应有贡献。

image.pngimage.png

 

中心架构